时间:2021/12/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影像学诊断要点—中枢神经系统及耳、鼻、咽喉

颅骨骨折的分类:

☆依部位:穹隆骨折、颅底骨折

☆依开放性: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依形态:线样骨折、颅缝分裂、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穿通性骨折、青枝骨折

颅底骨折的诊断要点:

☆脑脊液鼻漏、耳溢

☆颅内积气

☆鼻窦腔、乳突气房积液

☆骨结构中断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诊断要点:

☆CT为首选检查

☆颅骨内板下方梭形高密度区(CT  )

☆颅骨内板下方梭形异常信号(MRI)

☆可伴脑实质水肿和占位效应

☆可位颅骨骨折

硬脑膜下血肿的CT表现特征: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的新月形高密度影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的新月形或半月形混合密度或等密度影

☆慢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的半月形低密度或上低、下高的分层密度影

弥漫性神经轴索损伤的诊断要点:

☆症状严重,影像学表现轻微

☆大脑皮髓质交界区、胼胝体、基底神经和脑干上部好发

☆CT可见小斑片状低密度区伴散在小出血灶

☆MRIT2WI呈斑片状高信号灶,病灶长轴与神经纤维走行一致

☆无水肿或轻微水肿

脑内血肿的CT表现:

☆急性期(3天内)均匀高密度,边界清晰,规则或不规则;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

☆吸收期(3天至2个月)边缘模糊,密度逐步降低,旱期水肿严重,后期消失

☆囊变期(2个月后)液化、囊变,呈水样密度,可形成穿通畸形囊肿

脑内血肿的MRI信号演变:

☆超急性期(数分钟至数小时)T1WI上近似于灰质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

☆急性期(数小时至数日)T1WI上略低或等信号,T2WI明显低信号

☆亚急性期(数日至数月)T1WI上高信号,T2WI早期低信号,晚期升高

☆慢性期(数月后)T2WI上外周包绕明显的低信号环

脑梗死的类型:较大脑动脉分支供血区梗死主要见于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较少数位于脑和小脑

☆边缘带梗死主要见于顶枕叶交界区和大脑凸面

☆腔隙性梗死主要见于基底节、丘脑和半卵圆中心

脑梗死的TC诊断要点:

☆24小时内为相对盲区,但CT灌注成像可在2小时左右做出诊断

☆发病后第1周,不均匀低密度区,三角形或楔形(曲型梗死)

☆发病后第2~4周,均匀低密度,边界清晰,与供血范围一致,有水肿和占位效应

☆发病后1个月,密度持续降低,至2个月时为水样密度,水肿和占位效应消失

☆后期遗留改变为脑软化灶和穿通畸形囊肿

脑梗死的MRI表现:

☆常规MRI8小时可显示T2WI高信号

☆MR扩散成像和灌注成像可在了病后2小时做出诊断

☆曲型梗死区为T1WIW低信号,边缘清晰

☆可显示“缺血半暗带”,指导溶栓治疗和随访

动静脉畸形断要点:

☆DSA、CTA、MRA可见异常血管团及增粗的供养动脉与提早显影的引流静脉

☆CT、MRI可显示合并的出血,CT还可显示钙化、血管内血栓及含铁积血黄素沉着

脑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首选DSA,也可应用CTA和MRA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1)识别动脉瘤;(2)确认载瘤动脉;(3)识别动脉瘤的开口情况;(4)识别继发状况:血管痉挛、继发性梗死、血肿;(5)介入治疗导向

化脓性脑炎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CT上边界模糊的低密度影

☆MRI T1W1低信号、T2W1高信号影

☆水肿和占位效应

☆不规则的弥漫性强化

脑脓肿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圆形或类圆形,单发或多发,有张力

☆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

☆脓肿壁呈环状强化(CR、MRI)

☆脓肿呈水样密度(CT)或信号(MRI)特征,也可因内容物成分而略有不同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要点:

☆好了于脑底部

☆CT和MRI增强扫描可见局部脑膜显著强化

☆结核性血管炎可继发脑梗死,但散在

☆脑膜粘边可继发脑积水

☆CT有时可见致基底池周围的钙化

结核性脑脓肿的诊断要点:

☆成人好发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幕下

☆脓肿不规则,易多发,壁厚度不均匀,无张力

☆脓腔呈水样密度(CT)或信号(MRI)

☆脓肿壁呈明显强化

☆周围可见水肿

脑囊虫病的分期与影像学诊断要点:

☆囊泡期:为活囊虫,包膜薄、液体清亮透明,无炎反应、无水肿、无强化

☆胶样囊泡期:囊虫死亡,囊液混浊、囊壁萎缩增厚,炎性反应,周围水肿,壁环状强化

☆肉芽肿结节期工:周围肉芽肿形成、头节钙化、水肿尚存,呈结节状或小而厚的环状强化

☆结节钙化期:完全钙化、无水肿和强化

☆MRI为首选检查方法,CT次之

颅内肿瘤的定位与定性依据

☆颅骨的改变

☆与硬脑膜的关系

☆邻近蛛网膜下腔的变化

☆脑实质受压的变化

☆肿瘤的边界

☆肿瘤周围的水肿和占位效应

☆强化行为

星形细胞瘤的分级与影像学诊断要点:

☆Ⅰ级良性边界不清、无占位效应,CT低密度,MRIT1WI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无强化

☆Ⅱ级低度恶性囊性多见,壁薄但不均匀,有壁结节,无仅有轻微占位效应,无水肿,囊壁和结节可强化

☆Ⅲ、Ⅳ级恶性不规则囊实性肿块,明显水肿和占位效应,边界不清,实性部分可明显强化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额叶最多见,其次位于顶叶和颞叶

☆特征性改变为肿瘤内弯曲的条带状钙化(50%~80%)

☆瘤周无水肿或仅有轻微水肿,无强化或仅有轻微强化

☆少数恶性高者不易与恶性星形细胞瘤鉴别

室管膜瘤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儿童多见,多位于四脑室,其次为侧脑室三角区和三脑室

☆脑室内或跨越脑室和脑实质的分叶状软组织肿块

☆内部可伴局部囊变或钙化,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可有室客膜转移,CT、MRI上显示局部室管膜增厚、强化

☆可阴塞脑脊液循环通道,形成脑积水

脑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好发于中年以上,部分原发肿瘤不明

☆多见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皮质和皮质下区

☆特征性表现为小病灶,大水肿和多发性

☆易有肿瘤内坏死、囊变和出血,强化明显

☆已知原发肿瘤或证实他处有转移性病变对诊断有帮助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学要点:

☆多见于中年女性,生长缓慢,病程较长

☆圆形、哑铃形或分叶分状肿块,边界清楚、锐利,水肿相对轻微

☆广基和颅骨或硬脑膜相边,可有颅骨反应性增生和(或)压迫

☆增强后呈明显均一强化,部分可见硬膜尾征

☆位于好发部位可提示诊断

垂体腺瘤的诊断要点:

☆依分泌功能可分为无功能性腺瘤和功能腺瘤

☆依大小可分为微腺瘤(1cm以下)和大腺瘤

☆良性,垂体窝内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影,有包膜

☆可向鞍上、鞍旁、鞍下、鞍后延伸

☆增强扫描除囊变、出血外呈明显均一强化

颅咽管瘤的诊断要点:

☆儿童或青少年期最常见的鞍上区肿瘤

☆囊性、实性或囊实性肿块,有包膜

☆常见钙化

☆增强检查囊壁和实性部分可强化

☆CT上囊性部分呈负值,MRI因内容物不同而呈不同的信号

听神经瘤的诊断要点:

☆起病为单侧耳鸣、听力减退或耳聋

☆较小时肿瘤位于内耳道;较大时为桥小脑角区圆形或不规则肿块

☆与岩骨接触面呈锐角,中心位于内耳道平面,内耳道扩大

☆增强后显著强化

☆双侧原神经瘤为神经纤维瘤病Ⅰ型表现

脊髓室管膜瘤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好于脊髓圆锥和马尾

☆肿瘤呈囊、实性,呈髓内肿瘤的定位诊断特征

☆可继发脊髓空洞、锥体呈扇形压迫性改变及神经孔增大

☆可发生椎管内各植性转移

脊髓星形细胞瘤的诊断要点:

☆好发于颈、胸段

☆75%为Ⅰ、Ⅱ级

☆可多节段发生,局部脊髓增粗,常见囊变,可见不规则强化

☆肿瘤上下端可继发脊髓空洞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椎弓根压迫、椎间孔增大

☆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哑铃形,边缘清晰、光滑,可明显强化

☆肿瘤上下缘同侧蛛网膜下腔增宽

☆神经纤维瘤可多发(神经纤维瘤病)

慢性中耳乳突炎的诊断要点:

☆患侧外耳道脓性分泌物

☆病理上可分为单纯型、坏死型和胆脂瘤型

☆X线平片可见乳突气房密度增高,上鼓室、鼓窦破坏、增大以及骨侵蚀

☆高分辨CT可见中耳乳突气房内软组织密度影,可显示听骨链的改变及相应的骨质破坏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首先CT增强检查

☆咽隐窝变浅或消失,两侧咽腔不对称,咽旁间隙向外移位

☆MRI易于发现早期的小病变及较好地显示中、晚期鼻咽癌的范围

☆晚期可侵犯颅底、相邻椎体及发生血行转移

喉癌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依累及范围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癌

☆喉部软组织肿块,喉部形态不对称

☆会厌前间隙、梨状窝及喉室可变小乃至消失

☆MRI有肋于发现早期的软骨受累改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所有历史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linzx.com/slxfc/10711.html
------分隔线----------------------------